戚发轫院士做客国科大,分享科研故事—新闻—科学网-亚博电竞网站

 戚发轫院士做客国科大,分享科研故事—新闻—科学网-亚博电竞网站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布时间:2024/10/19 11:40:44
选择字号:
戚发轫院士做客国科大,分享科研故事

 

202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正值中国 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举办千场之际,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 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做客明德讲堂第1001场,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以《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为题,向雁栖湖校区主会场、玉泉路校区分会场200余名师生分享科研故事。此次报告也是学校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教育系列报告会首场报告。国科大 党委书记李浩然主持并致辞。
戚发轫院士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表示,“天”是人类生活的第四环境,是国家主权的第四疆域。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再到现在我国自主建设北斗卫星系统、成功实现天问探火、嫦娥六号月背取样返回,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航天大国,有进出太空、利用太空资源和捍卫主权不受侵犯的能力。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中国 共产的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伟大的航天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戚发轫院士作报告

 

戚发轫院士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生动解读了航天精神。他讲到,中国航天事业能得到充分发展,靠的是航天人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不可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他认为,在上世纪科研人员待遇相对较差的背景下,中国航天人没有选择其他高薪工作,而是在国家有特殊需要时坚守自己的岗位,帮助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突破,靠的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戚发轫院士指出,“两弹一星”精神第一位的是热爱祖国。钱学森等老一代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渥待遇,回到祖国,就是爱国精神的最好体现。他勉励同学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前辈们心中的“爱”,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事业。“爱国是高尚的,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愿意把自己的智慧、时间、财富献给国家,就是爱国。”戚发轫院士语重心长说道。

报告会现场

在互动环节,戚发轫院士就“未来航天科学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天文学和航天事业相融合”和“怎样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等话题与现场同学交流。

现场同学提问

李浩然代表国科大向戚发轫院士表示衷心感谢,并颁发了明德讲堂纪念证书。李浩然表示,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们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年9月,取名于国科大校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此前1000场报告,融汇了思想、社会、历史、人生和艺术等领域,邀请了国内外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受到广大师生欢迎。此次报告是明德讲堂第1001场,特意安排在这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举办,特别邀请亲历“两弹一星”事业的戚发轫院士作报告,为明德讲堂开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航程,激励全校师生传承和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莘莘学子能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颁发明德讲堂纪念证书
李浩然主持报告
报告结束后,戚发轫院士还为现场同学写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寄语,鼓励同学们要立志为国家科技事业作贡献。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会见了戚发轫院士,并合影留念。
戚发轫院士为现场同学写下寄语

 

 

戚发轫院士寄语

王艳芬(三排左四)会见戚发轫院士并合影
全场师生合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yabo亚博88的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