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中称“所有文科都叫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引发坊间热议;之后,他在致歉回应中称“做服务业没有不好,我是提醒以为某些专业高大上的人”。系列言论虽用词极端,却也赢得许多网友的支持,认为其“话糙理不糙”。
笔者认为,这一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社会乃至科教领域仍遭受各类“鄙视链”现象之害颇深。
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鄙视链,并且已经蔓延到了科教领域:学科之间有鄙视链、学校之间有鄙视链、学校类型之间有鄙视链……这些鄙视链的存在,不利于学科交叉与协作,不利于科学知识普及和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亟待革除。
各种鄙视链的形成,其中既有社会的因素、历史的因素,也有个体认知的局限等因素。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国家需求,从综合性大学变成了专业性学校,这些专业学校有的改名为“专科学校”有的改成“职业学校”,而这类名字在如今已处于鄙视链的末端。有学者曾公开戏称,现在叫一家高校是职业学校,好像在骂人,最起码也得叫“应用型大学”;授予的学位也不能叫“职业学位”,而应称呼为“专业学位”。
而我国实行学位制度后,许多高校又变回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然后一股脑儿地推动学科教育、招研究生、做学术搞研究,这个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鄙视链——特别是不同高校先后成为“211高校”“985高校”“双一流高校”之后。积弊日久,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期待产生错位、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等问题日益突出。
鄙视链的存在,起源于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从事的专业缺乏应有的尊重。然而,在今天既分工明确、又联系愈加紧密的时代,不同岗位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非常重要。
没有分工,就没有所谓协作;没有尊重,协作也无法开展。大家专业不同、事业不同、能力有大小之分,但自尊心都是一样的。不懂得尊重就不会赢得合作,更形成不了宽谱系的科技大协作。因此,各类人才、各类岗位、各类学校、各类从事科研和有机会分类发挥科学教育的岗位和主体之间,都要相互尊重、协作发展。
今天的学科呈现出明显的交叉特征,如自然学科之间的互相交叉、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技术科学的交叉、理工学科与人文历史的交叉等等。交叉带来新知,而要将新知变成新的科学认识,需要每一个参与实践的人化身为科普工作者,同时也成为接受科普和科学教育的学习者和受益者。因此,科学教育应该是一个广泛的、全员的事业,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应负责。
同时,尊重他人也是自信的表现,每个人都成为科教工作者,每个人都在科教工作中受益,才有机会使知识的传递达到科学认知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yabo亚博88的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