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000→3!国科大师生与月球“双向奔赴”—新闻—科学网-亚博电竞网站

 3年,3000→3!国科大师生与月球“双向奔赴”—新闻—科学网-亚博电竞网站

 
作者:徐天怿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布时间:2024/9/16 14:52:45
选择字号:
3年,3000→3!国科大师生与月球“双向奔赴”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研究员李秋立团队,从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本中找到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可以追溯到1.2亿年前,刷新了人们对月球岩浆活动时限的认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在明月高悬的中秋佳节,和国晓薇一起来听,国科大师生与月球“双向奔赴”的故事。

年轻的“脉搏”

约45亿年前,月球由一次地月大撞击产生的碎片聚集而成。几乎处于全熔状态的月球,只占地球质量的1.2%,传统上被认为会在较短时间内丧失热量,停止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停止意味着月球在地质演化意义上“死亡”,研究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对构建月球热演化模型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研究中,美苏带回的月球样品以及收集到的月球陨石样品,测定年龄基本大于30亿年。因此人们认为,月球的火山活动早已结束。2021年,嫦娥五号玄武岩样品的精确定年结果表明,20.3(±0.04)亿年前月球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这将月球的地质生命延长了约10亿年。那么,月球会不会还存在更年轻的火山活动?

怀揣这样的追问,在“最年轻”的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李秋立团队挑选出约3000颗玻璃珠,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分析手段,最终鉴定出3颗火山玻璃珠,并进一步对其进行铀-铅同位素体系定年,得出结论:这3颗珍贵的火山玻璃珠形成于1.2(±0.15)亿年前,代表了月球上存在这一期的火山活动。也就是说,1.2亿年前,月球的“脉搏”在跳动。

3颗火山玻璃珠的图像与铀-铅定年结果

  ?

这一年轻火山作用的确认,将月球的火山活动时间,又在嫦娥五号玄武岩年龄的基础上延长了近19亿年,远远超出了以往的经验推断。

不久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国科大2020级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生王碧雯,国科大博士毕业生、地质地球所在站博士后张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地质地球所副研究员何雨旸与研究员李秋立为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3年,3000→3

时钟拨回到2020年12月17日。当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壤着陆地球,中国拥有了第一份自己的月壤样品。

来年夏天,王碧雯结束在雁栖湖校区的集中教学后,回所了解到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地质地球所关于嫦娥五号样品的研究工作与成就。

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秋立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挑选出的3000余颗玻璃珠交到了王碧雯的手中。

嫦娥五号样品中的玻璃珠

  ?

火山玻璃珠的形成模式图

  ?

月球上的玻璃珠成因有两种。除了本研究试图寻找的、由火山活动带来的“火山玻璃珠”,其余绝大多数都是由大大小小陨石撞击形成的“冲击玻璃珠”。在存在大量冲击玻璃珠的情况下,分辨出极其少的火山玻璃珠已经相当困难,而在无法确定嫦娥五号月壤中是否存在火山玻璃珠的前提下,找到符合条件的、年轻的火山玻璃珠,更是难上加难。一连几个月,王碧雯每天都在实验室,与小小玻璃珠打交道,给3000余颗玻璃珠进行“写真”。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表情包,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海豚,还有的像动漫角色……那些不均一的玻璃珠必然是冲击成因的,占到了73%以上。王碧雯又对剩余800余颗玻璃珠进行了元素含量方面的分析,的确存在一些符合前人判别标准的火山玻璃珠,然而这些标准是必要并不充分条件。要确认成因,就需要地球化学研究中被称作“指纹”信息的同位素来证明。王碧雯对上百颗玻璃珠进行了硫同位素研究,发现它们全部都偏重,仍指示撞击成因。由于机时紧迫,再加上大家普遍认为月壤中没有火山玻璃珠,团队着手准备有关“冲击玻璃珠硫同位素特征”的文章。

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直到一年后,团队在进行补充实验时发现,对3000颗玻璃珠进行层层筛选后,仅仅有3颗玻璃珠的δ34s(编者注:指硫同位素34s/32s相对于标准物质对应比值的相对变化)是负值。结合结构-主量-微量-同位素多方面判据,可以判断,它们正是寻找已久的火山玻璃珠。

这一发现迅速引起强烈反响。经过团队成员组稿、投稿、修改等努力,一年后,文章在science正式上线。

三年砺剑,锋芒始现。

文章研究团队(左起分别为:张谦、李秋立、何雨旸、王碧雯)

  ?

“从游”与“同游”

对王碧雯而言,李秋立不仅是学业上的导师,还是生活中的引路人。在她的印象里,李秋立总是鼓励式教育,和蔼可亲,耐心倾听学生们的分享并给予建议。

“王孙岂愿踏孤征?碧水清波亦钟情。雯华十色终虚幻,冲出困境建伟功。”这是2023年春天,当王碧雯陷入沮丧低谷时,李秋立送给她的一首藏头诗。每句诗的开头连起来,是导师的暖心鼓励——“王碧雯冲”。

“当时看完特别感动,李老师的鼓励使我更加充满动力。”王碧雯动情回忆道。

同样令王碧雯难忘的,还有科研中团结协作的瞬间:一同在会议室里投屏写文章讨论、做完实验后一起用美食奖励自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老师、师兄及合作者的指导,同门的帮助和关心,让她无数次重燃“冲出困境”的勇气:“保持好奇,保持期待,付诸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

王碧雯(后排中)与同门合影


1.2亿年前宇宙的呼唤,终于听见公元21世纪的回响。不怕吃苦的钻研精神、不怕失败的乐观精神、善于思考的探索精神,是科研工作者始终如一的坚韧品格。

“少年应志存高远,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再接再厉,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3颗火山玻璃珠登上science的那天,王碧雯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目标与期待。

几千年来,月球,这位离我们最近的天体邻居,被赋予无限幻想与传说。人类的历史之于宇宙仅是沧海一粟,但在人们望向远方的眼睛里,那一抹不断求索、挑战未知的灼热将永远存在。

盈缺交替的轮回里,月球的故事、月壤的密码,依然在等待探索、破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yabo亚博88的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