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坚持自主培养,闯出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之路-亚博电竞网站

 科学网—坚持自主培养,闯出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之路-亚博电竞网站

 
作者:廖洋 赵英佐 贺菁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8
选择字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坚持自主培养,闯出高质量人才队伍的建设之路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外景。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赵英佐 贺菁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支撑。建立人才引育的全要素体系、打造人才高地、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构建结构层次合理的人才梯队是保证学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也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效益和促进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所创建于1991年的“年轻”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在创建之初仅有3人。经过32年的发展,已形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以各级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为主体构成的年龄结构合理、层次紧密的创新人才团队,成为集科研、教学、医疗、防盲和视光产业于一体的国内知名眼科专业机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山东省首位。

既无百年老院的深厚底蕴,也无知名高校的背后支撑,仅靠自身实现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在短短30余年间打造出一个高水平人才团队,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该院始终坚持人才的独立自主培养,一步一个脚印地闯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人才建设之路。

立足医院实际明确“自主培养”的人才建设基本方针

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应紧密结合医院发展实际,为发展目标服务。自创建之初,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眼科专业机构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打造国内一流的眼科人才团队。

创建初期,该院面临基础弱、底子薄、知名度不高等客观现实情况,且驻地青岛的眼科高层次人才欠缺,相比全国一线城市,其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但与此同时,医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的领军人才优势突出,青岛具有区位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有利条件。

在此双重形势下,鉴于医院依靠自身吸引力直接招才引智的难度较大,且事业起步阶段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有限,该院确立了“依托领军人才的学术高度,独立自主开展人才培养”的基本人才建设方针。

在该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了32年的潜心培养、琢玉成器,该院人才队伍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壮大。

截至目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已自主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00余人。有了人才基数的支撑,该院灵活采取各种人才政策,因材施教,择优扶持,人才建设工作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近5年来,该院共培养了国家杰青、泰山学者攀登专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培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8人,打造了一个院士领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深刻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能一蹴而就。该院将人才建设作为长期工程,在“选、育、用、管”各环节上精耕细作,深挖人才需求开展制度创新,统筹抓好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各环节,形成了有利于发现人才的选拔机制、助力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科学评价的管理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为医院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储备提供了巨大支持。

第一,医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人才选拔上重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通过人才招录、研究生面试等方式,将政治立场坚定、认同单位文化的人才苗子聚拢麾下,并鼓励全院医学科技工作者胸怀人民群众眼健康和解决中国眼科学“卡脖子”问题的使命与担当,不忘初心,确保了人才的“根正苗红”。

第二,重视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医院创建以来,一方面向社会广纳精英加盟,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悉心培养自己的眼科人才队伍。医院对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聚焦于其选定的科研专业或方向,更落脚于宏观的基础科研素质培养,建立并完善了导师与科研团队共同指导带教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使其具备更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能更全面地认识其所从事的科研专业或方向。

2019年,山东省眼科研究院成立,进一步形成了以“学院—医院”深度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新理念,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针对性启动高质量研究生培养计划。

第三,集中力量夯实青年人才的培养。青年时期是临床和科研的黄金阶段,也是爬坡过坎的艰难时期。自2012年实施《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以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便在青年人才成长的关键期“扶一把”“帮一把”“拉一把”,为其提供方向指引、经费支持、研究时间、科研导师和办公场所,并设立长、中、短期发展目标,积极鼓励青年骨干出国学习交流,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临床和科研思维水平,重点扶持青年人才成长为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医院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目前,该院的在研国家级项目负责人中,40岁以下的青年医学科技人员占比已接近60%。

第四,将人才建设任务落实到科室。科室是医院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的基本单元,也是医院落实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人才培养要从科室抓起,科室人才培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人才的建设水平。

科室主任责任重大,医院鼓励和推动各临床科室主任主动挑起人才培养的重担,并要求相关职能部室和科主任要熟悉省、市和国家级不同层次人才的标准和要求,积极为各级各类人才申请政策支持或提供针对性的扶持和激励,对各科室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优秀青年医师等进行分层次培养。

第五,注重人才的考核管理。医院始终秉承开放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按照“以培促考,以考促评”的目标,通过设置科学的人才评估考核标准,持续建立完善科学、公开、公平的人才评价机制。如今,医院人才申报有评价,支持有协议,季度有汇报,年度、中期、期满有考核,建立了宽进严出的人才管理机制。

此外,该院还充分发挥医院专家委员会高水平专家的引领作用,通过委员会专家点评、外请专家评议,不断提高人才考核、人才推荐、职称评审聘任等工作评价水平,助推人才科学成长。

为人才减负担、搭台子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能力

青年人才处于人才层次的初始阶段,其成长过程必然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职业起步阶段缺乏经费支持、非科研事务性负担较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等。为更好解决以青年人才为代表的人才团队面临的诸多问题,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切实措施,在生活、资金、人力、发展平台等各方面给予人才创新支持,保障人才团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一方面,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等,并结合人才的岗位特点、工作性质、个人贡献等因素,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

为切实减轻人才在生活和行政业务上的负担,为人才的专业发展松绑、减负、降压,激发其创新热情,加快形成更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尽其能的激励机制,该院陆续出台了《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保障临床青年骨干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时间管理办法》等专项政策,以管理部室职能为基础,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分层级将人才服务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位人才。

另一方面,营造爱才重才、人人想成为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为人才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个人事业的进步提供良好平台。

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建设单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国家级平台,该院组织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国家万人领军、杰青、泰山学者工程、省青年科技奖、市级优秀学科人才等各级人才相关项目的申报,鼓励攀登各类人才高峰。通过邀请高水平专家指导相关人才项目的申报预答辩,不断帮助人才凝练研究内容和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增强人才挑战自我、挑战国内外同行的信心,围绕我国眼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推进科研攻关,实现研究成果和个人成长的同步突破。

依托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带动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重大科技项目平台有助于快速提升科研骨干人才的战略思维能力、跨学科工作能力和团队作战能力,推动他们快速成长为专家型人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有利时机,依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术提升计划”的支持,迅速释放科研潜力。院长谢立信谋划组建了角膜材料、糖尿病角膜病变、近视防控三大科研团队,依托三大科研项目,会聚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三大科研团队锚定学术前沿,不断开展高质量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近5年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级课题资助10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在糖尿病角膜病变、组织工程角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全新成果,并连续两年获山东省科技类一等奖。其中,“糖尿病眼表病变发生机制及诊疗体系的创建和应用”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型角膜供体材料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团队核心成员于2023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始终坚持人才自主培养的方针路线,采取能落地、见实效、契合医院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政策,潜心30年,砥砺耕耘,厚积薄发,方得硕果盈枝香。人才的自主培养也为医院成功打造出一个铭刻了眼科属性,与医院同呼吸、共命运的本土高层次人才团队,每位人才都能在医院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人才团队的有力加持下,该院已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两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及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未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将坚持“四个面向”的人才工作目标方向,秉承开放、合作、创新的发展理念,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院为目标,同道逐梦、筑梦、圆梦于斯!

《中国科学报》 (2023-11-28 第3版 大学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网站地图